1、锾哩菸谷全面掌握各类信息 掌握信息是填报志愿的基础。在填志愿之前,对相关志愿政策应该有着非常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够保跷高瘴玷证在志愿填报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信息主要包括:一是招生政策、录取规则、报考要求,招生计划,尤其要吃透投档录取办法、报考条件。二是高校信息,主要是办学层次(“985”及“211”、省部共建、普通二本等),历史沿革(办学历史、行业背景等);三是专业信息,包括高校博士、硕士点设置,优势学科专业、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等,部分高校的专业按照学科类别招生,考生入学后还可以进行第二次选择。考生要特别注意是高校对进档(已投档)考生的录取规则、专业分数要求或分数级差、单科成绩要求等,有的专业除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等,这些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上述信息,需要考生和家长反复查看高校招生简章、浏览高校网页或者电话咨询等方式加以全面掌握。
2、 2.合理定位、知分填报 首先,考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志向确定专业方向。考生要清楚究竟今后怎么发展?想从事什么职业?以后从事教师的职业还是以后要当医生?这是非常关键的,弄清楚自己理想专业,就基本划定了填报的范围。各高校专业设置都有“同类”专业,考生填报时,在填报相对“热门”专业的同时,充分考虑并选择同类专业中相对“冷门”的专业。
3、形成合理的志愿梯度 平行志愿是从A到F顺序检索的,所以考生把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列第一顺序,这是很重要的。院校志愿要注意形成梯度,志愿梯度既要考虑院校之间的“梯度”,还要考虑专业之间有梯度。填报志愿注意“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建议A、B志愿可以适当的冲一冲;C、D志愿则要相对求稳,填报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学校;E、F顺序的志愿应该考虑保底了,以确保能被录取为出发点,选择招生计划比较多的学校。上述三个层次中,重点是要把握好C、D志愿,以求在合适的情况下投档录取。
4、正确处理院校和专业的关系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家长最难把握的。一般情况,填报志愿时如果考生挑选较好的高校,就要做好牺牲专业的准备。如果挑选某类自己喜欢的专业,要做好降低一个档次的学校的准备。按照院校专业设置需求及规定,有些院校在考生入校学习一年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组织考试,给不适应录取专业学生申请更换专业的机会,因此,在无特殊要求或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建议填写专业服从调剂。
5、尊重考生意愿 考生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志向,影响到考生学习主动性、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和今后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应该作为志愿填报时高度重视的问题。考生是志愿填报的主体,家长只能够给他一些参考建议,帮助考生合理定位,尽量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考生,避免填报了和考生所想的不一致的学校或者专业,以免在今后学习缺乏动力,背着包袱,缺少兴趣,影响学习和今后发展。
6、 6.诚信填报志愿 一些考生填报志愿时未充分考虑,录取后又不报到。不按志愿报到的考生,会产生相应的不良诚信记录,影响到下一年自己高考录取。经调查,同等条件下部分考生的退档,就是因自己的诚信问题而引起的。同时,不按志愿报到,使其他考生失去了录取的机会,也是一种公共资源、教育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