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食营养 游戏数码 手工爱好 生活家居 健康养生 运动户外 职场理财 情感交际 母婴教育 时尚美容

农村初级中学校本教研管理方略

时间:2024-10-15 05:39:06

浅谈农村初级中学校本敖疼熘涝教研管理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而教师教育观蹬督钏凉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依靠学校强有力的管理和引导。众多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校管理中抓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落实校本教研。然而如何结合本校的校情,建立与之适应的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却是目前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级中学校本教研发展现状分析

从事教学管理的近十年间,我参观考察过县内外很多农村初中,通过调查了解,我感觉到,实施、推进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努力倡导下,农村初中学校也都在新课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式等的转变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然而多为浅尝辄止、泛泛而谈而已,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呈现出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1、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很多教师固执的认为,教师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去搞教研是额外负担,且有逾位之嫌,况且教研高深莫测。教师专业技能参差不齐,新补充的部分教师是非师范毕业,对教育学、心理学知之甚少;部分老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相对滞后,习惯于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教学,对新手段、新方法、新设备心怀抵触。面对新课改或彷徨,或猜疑,或抵制等。

2、为数不少的教师对校本教研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觉得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终身学习的意识还不强,缺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缺少应有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把校本教研与自身的专业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直接影响了校本教研的质量。

3、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校本教研毕竟看不到直接的、眼前的效益,导致管理中校本教研制度不健全,缺少系统规划,缺少评价激励,教研工作比较随意和粗放。

4、校本教研缺乏相关理论的指导,较少了解外界信息,“专家引领”得不到保证,教研在较低的水平上一年又一年的重复,时效性差,针对性不强。

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方法途径当然有很多,如加强教师的组织纪律管理,开展全员培训,强制灌输新课改理论,狠抓教风学风等等。但我认为,这都不是关键,学生全面和谐生动发展的前提是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发展,而解决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校本教研工作。

二、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农村初级中学校本教研管理长效机制

1、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校本教研导向机制

在今天,传统的经验管理,加班加点的苦干作风,仍然占有不小的市场,教科研在很多学校处于一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不少农村初级中学一谈到科研仍然仅仅停留在比课题数量、级别,而不顾课题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导致大量科研泡沫产生。这种情况下校长该怎么做?我认为,首先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研文化。校本教研的开展需要引导,需要学校中浓厚的科研氛围。强将手下才会无弱兵,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协调和领导、示范),校本教研应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校长要把校本教研的人力、物力资源整合起来,使其发挥综合效益。校长要在学校中营造求真的、自由的、活跃的、开放的学术研究氛围。校长要重视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学校班子成员不但应全体参与各学科教研组的校本教研工作,而且要主动接受各组的学习培训,同时参加业务水平测试与考试,通过班子带动,以身示范,大兴教学研究之风。要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就是研究。每个教师都是而且应该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体。校本教研研究的对象不是大而深的教育理论,而是为了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2、构建科学合理的校本教研保障机制

学校对校本教研的管理应朝更加和谐、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目标发展。因此,一定要加强制度建设:如处、室教研职责;各类人员的教研岗位职责;教研规划;教师理论学习制度;专业引领制度;集体研讨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课堂教学评优制度;教师教学反思制度;校本教研奖惩制度;校本教研成果评价和推广制度等。校本教研研究的对象绝不能是大而深的教育理论,而是为了解决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学校要以教研组、年级组和教科室为单位,制定详实的活动计划、实施细则,每一项计划都要做到人员、内容、组织保障、检查督促四落实;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都要具体联系一个基层单位,参与活动。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评价方案,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要有可靠的资金、场地、设施、资料、时间等方面的保障。学校每学年应组织人员进行校本教研经费预算,按比例划拨一定的教研经费,并努力做到专款专用。

3、建立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工作活动机制

校本教研的活动方式要多种多样,如:课题研究活动、交流研讨活动、专题讲座活动、教师教学反思活动、教学咨询活动、教学观摩活动、教学研究沙龙活动、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活动、案例分析活动、调查研究活动、微格教学研究活动……。对于教研组长:每学期必须完成“四个一”工程(即每月上一节教研公开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在师帮徒活动中为徒弟指导一节课;每月一篇教学随笔)。对于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开展一次集体备课,作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研论文。学校要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纳入学校考评。通过这些举措,使校本教研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教学管理者还要注重特色教育和艺体教研,比如:语文教研组可成立文学社和特约小记者站,组织采访考察,编辑出版校刊、校报,推荐学生作品在刊物上发表,既注重学生的“文采”与“口才”,还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

4、落实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它需要强有力的支持系统与激励机制作保证。学校应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充分调动主体教师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应不断完善教学科研制度和关于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的奖惩制度,把教研工作也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应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余,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研论文,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应该在每学年安排一定次数的校本教研交流或汇报活动,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应激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追求教学艺术的个性化,进而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应当在校本教研中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要让教师尝到校本教研的甜头,看到教育教学研究的价值,激发他们进行教育研究的热情,提高他们教育研究的自觉性。

总之,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构建校本教研管理的长效机制,是每一个学校校长都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情。

© 光影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