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尹建莉从爱和溺爱的本质说起,分享了她养育一个自由、自觉的孩子的方法。 溺爱的本质是控制,爱的本质是给自由 “溺爱”不是“太多的爱”,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溺爱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有句谚语叫“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往往容易陶醉在这种“给予”的幸福中,殊不知这又进入另一个极端,变成了“替代父母”,剥夺孩子的独立性,替他决策人生的交友、学习、游玩等事项,这就是“溺爱”,是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

3、 如何区分爱和溺爱呢? 母爱有两个最重要的任务,首先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接下来是和孩子分离,促使孩子成长。所以,如果说“溺爱”是管制、包办、批评,是剥夺孩子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生活的能力;“爱”就是给孩子自由、宽容和欣赏,是陪伴孩子慢慢获得生活的经验。

5、 请相信,你管得越少,放手得越多,孩子会越好。 放手的分寸如何拿捏? 孩子的成长并不完全依赖于父母的精细调控,正因为信任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所以可以放手。 “放手”的原则是,在每一件具体事务面前,不要控制,要引导;不要太有痕迹,尽量无痕;不要怀疑,要相信;不要插手,要接纳。 在道德和安全的底线之上,父母应该让孩子做一切他喜欢做的事,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成为拥有独立思想的人,并有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路。

7、 这时你一定要意识到,你和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你们之间是平等的,不要把孩子看成你的附属品或下舛匀砖察属,你必须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要再持有“我的想法就是对的,不同意我的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这样单边主义的思维模式,不要在任何事情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请耐心地陪他一起慢慢获取生活的体验,请允许孩子“慢点”长大。 在心理上,要给孩子最坚定的支持,信任和欣赏是最大的支持,也是最真挚的爱。不要急着要求孩子听话,而是学会做“听话”的家长,倾听孩子的需求,尽量及时满足他。 这个时候,家长越平和,孩子越听话;家长变弱些,孩子就开始强大;家长收敛起来,孩子的格局才能变大。 如果父母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独立的个体,坚信在这个孩子的内部,早已具备了“成为他自己”的所有要素,就像一颗麦粒具备了所有成为一头麦穗的要素一样,那么他就会完全安心于去做最简单的浇水锄草工作,而不会精细安排这粒种子何时出苗,何时开花,更不用担心它会长成一株野草。
